今年11月,我校举办了第二届教科研活动月,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在这期间,我有幸上了一节公开课,听课许多老师的课,并且参加了评课。觉得收获很大,感想也很多。
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位老师梦寐以求的。因为高效课堂意味着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多的知识和锻炼,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对此进行过思考。我认为,高效课堂一定要强调当堂的教学实效,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在单位时间内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确实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我们应知道,高效课堂中的“高效”是相对的。其本身是一个追求的过程,没有尽头。如何去做才能高效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才能不断向高效课堂靠拢。
一、为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军事上曾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学上也应该不上无准备之课。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达到高效,必须对本堂课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组织活动的方式等有细致的考虑;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等有充分的了解和预见。这样,上起课来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效率自然高。
同时也要对学生做适当的要求。让学生适当地预习,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采用导学案。这样在课堂上对学生通过预习和做导学案能够解决的问题就不必再去讨论,重点放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上以及对整个课文的把握、对学生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总结能力的培养上。省去多余的环节,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选择合适的课堂组织形式。
不同的教师,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一节课,不同的教师教,方式不同,效果也不一样。我认为,这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了解学生,是否能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高,学习效率也就高了。至于具体的教学方式的确定采用何种方式最适合,需要教师在日常上课时不断摸索。另外,教师要不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学生累了或不感兴趣,思维不活跃了,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这样才能**程度地达到高效。
三、建立师生间的默契
要想高效率地上好课,没有学生的“配合”,是不可能做到的。这里讲求的是师生间的默契和互动。在课堂上,把学生作为主体是达成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如果摆不正这个位置,一切都是空的。经常看到教师在激情四射地讲学生在下面麻木地应和的情景,这样的课仅仅是教师的表演而已,学生也就成为了表演的道具,这样的课堂是不会有什么效率而言的,最多是教师表演的好坏,而学生呢?把握不好自己的角色,演不好自己的角色,课堂肯定不会有效果,更别说高效了。
四、高效要适度。
课堂高效是个动态的过程,它没有什么数据可以判定是否高效,仅仅是依据学生在这堂课上的收获、表现和发展来判断。有可能这节高效,下一节又不一定了。因此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目标。学生的精神状态选择合适的方式。
高效意味着在单位时间内讲授、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但是,这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并非内容越多越好,而且还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习惯也影响着课堂效率。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向学生讲解传授一些必要的方法、培养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我在教学中一直坚持这样的做法,就是在讲课之前给学生一定时间阅读课文,并且要求学生整理出本课的线索,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也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个初步的认识,对课堂的教学很有帮助。如课前学生会自觉地充分地预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节约很多时间,效率也就提高了。
学习高效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生成、不断追求的过程,而且会因老师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学内容和目标而异。最关键的是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变通能力。相信,只要各位老师不断思考、不断研究,自己的课堂会越来越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