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季”心理调适别大意发表时间:2020-06-17 00:00 编者按:六七月份是一个热火朝天的“考试季”,高考和中考接踵而至:准备考试的日子里,考生及家长的身心重负自不待言;等待考试成绩的日子,同样不轻松。对今年高考考场内外出现的一系列应激事件,心理学家有何看法?事件的背后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在等待考试成绩的日子里,考生该怎样应对持续的焦虑情绪?家长该如何帮高考受挫的孩子一起走出心理阴影?请关注本文。 考场内外 ◆考场内: 考生为何突然撕卷子? ---“摔玩具”显现人格问题 重点提示: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背后常会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 就在今年高考的考场上,发生了许多“怪事”,当事考生往往在突然之间呈现出严重的病态,令人不禁产生疑问:这些考生是否真的“有病”?究竟因为什么突然“发病”呢? 记者就了解到这样一件事:一名考生在开考后,看着卷子,嘴里嘟囔着问监考老师:“‘嘴’这个字怎么写?”老师感到很奇怪:“你不会的怎么能问监考老师呢?再说,都高考了,怎么连这么简单的字都不会写?”这个考生突然情绪大变,发疯似的几把将自己的考卷撕得粉碎,接着还去撕前座考生的卷子,考场内一片混乱。考试不得不暂停,结果该考场只得申请考试延时。事后该考生的母亲回忆:孩子在考前的几天里,经常自言自语,嘴里嘟囔着什么,但是家长也没太在意。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赵晨滨医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名考生在高考压力的重压下,采取了不顾后果的破坏性冲动,对于压力和别人的否定性意见承受力很差,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这是一种“见诸行动”的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虽然他已经接近成年了,但是这种行为模式很接近于一个稍不如意就摔玩具的幼儿,这和其从小的成长经历---尤其是父母教养方式是有密切关系的。建议该考生能够和家长一起接受心理诊断和心理咨询,因为很多时候,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背后常会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有一种被称为“家庭治疗”的心理治疗方法,对他和他的家庭也许是有益的。 ◆考场外: 要护送的是孩子还是家长? ---家长的“陪”增加孩子心理负担 重点提示:很多家长把太多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在孩子身上,成为了孩子巨大的额外的精神负担。 高考考的不仅仅是孩子,现如今考场外那一个个同样被“烤”着的家长,心理压力一点也不比孩子小。今年高考中,北京一名考生的母亲,由于心情过度紧张,一下子昏厥过去,最终抢救无效死亡。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为了不给孩子增加压力,每到考试结束,孩子出来,家长们全都忍住不问孩子“考得怎么样”,可他们没有意识到,即使他们嘴上再怎么“不问”,单就家长们这份关心这份“陪”,无形中已经增加了孩子们的心理负担。 赵晨滨医生分析认为:我们在高考时常常见到,一些家长比考生还要紧张,好像考大学的不是考生,而是家长本人似的。问题的核心是,究竟是孩子需要护送,还是家长需要“护送”?很多家长由于自己早年的情结,把太多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在孩子身上,成为了孩子巨大的、额外的精神负担。本来考大学是孩子追求理想和自我实现的一次拼搏,但在很多家庭中,却成了去完成家长赋予的一种“历史使命”,这就使得学习和考试的意义变味儿了。在这方面,家长需要反思自己。 后高考期 ---采取“向前看”,少吃“后悔药” 重点提示:所谓危机就是危险与机会并存,所以,越是挫折,越是危险,往往也越意味着机会和转机。 高考虽然结束了,可由此带来的心理煎熬,至少还会持续几周。这期间考生常常会出现焦虑情绪:忐忑不安、寝食难安,部分考生还可能出现抑郁、强迫、失眠、暴食、自我封闭等心理症状,个别原有精神疾病和性格缺陷较多的考生甚至可能出现自杀观念和企图。 赵晨滨医生指出:在这个阶段,家长和考生的沟通是个“技术活”,要注意采取“向前看”的态度,避免对孩子指责,和孩子一起少吃“后悔药”,可以多谈谈未来,谈谈如何更好地适应将来的新生活,多采取鼓励、肯定的态度。成绩不理想的考生,对于考试结果,要尽量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既然努力了,怎样的成绩都是好结果,大不了从头再来,或者选择另外的成才道路。假期的生活,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讨论如何更好地安排时间。对于部分心理症状较明显的考生和家长,可以利用假期找心理医生做心理咨询。 作为资深的心理学教授,刘翔平对挫折有着另一番理解,他说,我们经常把挫折叫做“危机”,所谓危机就是危险与机会并存,所以,越是挫折,越是危险,往往也越意味着机会和转机。每一次挫折都是一次机会,是改变自己,超越自我的机会,真正的聪明人善于管理自己的挫折情绪反应,鼓励自己,化失败为动力,重新积累能量,总结经验教训,这不正是走向成功的良好起点吗? 考试前后 ◆考试前: 儿子掐住母亲的脖子 ---“预期失败”诱发攻击行为 重点提示:如果对于考试结果的态度过于功利性,或者假设结果很消极,就容易导致过度的后悔自责和对未来“灾难化”的预期。 有许多考生,在考试前就已经“败下阵来”,轻者一蹶不振,重者自暴自弃。一名高三学生对考上本科院校失去了信心,不想参加高考。高考前夕,母亲逼着他上考场,二人发生争吵,气急之下,他掐住了母亲的脖子,当他松开手时,母亲已经昏迷不醒…… 赵晨滨医生认为:如果对于考试结果的态度过于功利性,或者假设结果很消极,就容易导致过度的后悔自责和对未来“灾难化”的预期,觉得“没希望了”等等,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刘翔平告诉记者:有些考生对于挫折缺少承受能力---哪怕这种挫折只是“预期的”,他们遇到挫折后立即就被灾难化的想象所吞噬,产生过于快速的、无任何反省能力的情绪反应,这种反应按人格可以分为两种:焦虑恐惧人格的人会责备自己,认为自己是一个一事无成的人,把挫折的责任都给了自己,并且认为自己一辈子都是一个失败者,永无出头之日。伴随着这种想法的是抑郁情绪,严重者自残甚至自杀。当一个人否定自我的全部时,其生命的意义也就遭到了否定。攻击性人格的人,则将挫折后的情绪指向外部世界,他们觉得挫折都是这个世界造成的,是他人造成的。这种不适的情绪需要找一个发泄的出口,与人吵上一架、破坏某种东西,才能“解心头之恨”。高考失败作为人生的严重挫折,非常容易诱发攻击行为。 ◆考试后: 大醉之后殴打保安 ---心理素质决定对待挫折的态度 重点提示:挫折和失败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的主观努力和愿望。 一些考生因为考试受挫,进而伤害他人或自身,更为触目惊心。如一名平时成绩很好的考生,高考时没有看清题号,把原本横涂的机读卡给竖着涂了。之后他越想越窝火,在夜里喝酒喝得大醉,回校后冲着教室门又踢又踹,保安上前制止时,遭到他殴打,结果他被公安机关依法治安拘留。还有一位考生,考后因为估分偏低,备感压力,跳湖自杀,在遗书上写道:“我感受到各方的压力,我活在这个世界上太累了……” “其实,挫折---哪怕是严重的挫折,我们都是必须承受的,因为挫折和失败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的主观努力和愿望。”刘教授语重心长地说,“考试中你也努力了,但还是名落孙山;考试中你填写机读卷时不想涂错行,可还是涂错了。这时,你不妨对自己宽容一些,用理性的语言和自我解释把非理性的情绪化解一下。**、不要从整体上责备自己,可以责备具体的行为。不妨对自己说:‘高考失败了,只是因为我的某一门课没有答好,只是复习方法不正确,这不能说明我不是学习的料,更不能说明我是一个没用的人。’第二、改变态度。挫折承受能力低的人,一遇到挫折就马上做出‘完了,世界末日到了,没有比这个更加糟糕的了’之类的反应。其实不妨改变一下态度,对自己说:‘是的,我非常不希望考试是这个结果,我甚至痛恨这个结果,但是,也不是一切都完了,因为一定有比这个结果更糟糕的,一定有人不仅没考上大学,还生病了。’‘没考上大学虽然影响前途,但不能说从此就没有前途了,前途有各种各样,即使不上大学,有的人仍然成功了。何况我还年轻,还有学习的机会。’”(健康时报记者 王鹏)
《健康时报》 (2005年06月30日 第三版) 上一篇保持**的应考心理状态
下一篇品格是未来成功的决定力量
|